0371-5729700

新闻中心分类
新规尚未落地,马拉松已然降温

本文转自:江苏经济报

□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

近日,国内多地马拉松赛事接连取消,江苏也不例外。10月12日,江苏长江商业银行·2025靖江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宣布赛事因故取消;10月11日,2025年南京江岛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宣布赛事取消……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马拉松发令枪声,为何在这个秋天“哑火”?

“听到靖江马拉松取消的消息后,很担心泰兴马拉松也取消,结果一个多小时后就接到了官方发来的短信。”马拉松爱好者周先生向记者展示的短信显示,原定于11月2日举办的2025泰兴农商银行“江东”半程马拉松因赛事计划调整取消,报名费将于5个工作日内全额原路退回。对于后续情况,短信称“请持续关注‘泰兴半程马拉松赛’公众号,我们将全力协调后续事宜。”

赛事密集取消的原因,或是尚在传闻中的马拉松新规。此前有马拉松业内人士透露,未来行业将会有新变化,包括赛事数量会缩减,尤其是一些C类赛事。同时,未来将取消马拉松赛事下的欢乐跑、健康跑,赛事的慈善名额与商业活动会严加管理。此外,赛事奖金和外籍选手邀请等也会受限。

截至发稿,记者并未在国家体育总局、中国田协等官方网站上找到关于马拉松新规的信息。然而,在赛事举办方和马拉松爱好者看来,此类新规的出台或许只是时间问题。

去年是马拉松大年,发令枪声此起彼伏。《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》显示,2024年全国路跑赛事达749场,仅江苏一省便举办了超过60场路跑赛事,高居全国第一。同时,原本在大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进一步“下沉”,不少区县都争相打造各自的品牌赛事。

“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”的表象下,马拉松赛事乱象丛生。“扰民”是不少马拉松比赛的顽疾,去年南京马拉松赛事期间,不少居民吐槽因封路导致上班、上学迟到。苏州马拉松更是出现了10名参赛选手在中学门口小便的不文明现象,引发市民愤慨,最终中国田协对涉事选手禁赛,并取消其2026年苏州马拉松的认证资格。

同时,围绕马拉松赛事的“灰色产业链”滋生,代跑作弊、商业代拍等乱象屡禁不止。尤其是当前热门赛事中签率普遍跌破10%,供需失衡下“黄牛”猖獗,据悉,无锡马拉松名额一度被炒至2000多元,严重背离了倡导健康生活、传递正能量的赛事初衷。

面对乱象,官方表态称,马拉松不应该被当作全民健身项目来宣传,它本质上是极限运动,应当与健康跑、欢乐跑进行区分。今年7月,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通知》,对马拉松赛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,并要求落实属地监管和压实全链条各方责任。

有赛事组织者认为,官方态度或许加速了马拉松赛事降温进程,但真正决定赛事“冷热”的还是“经济账”。

马拉松兼具竞技和经济属性,“一日参赛、多日停留,一人参赛、多人消费”的特点,让不少地方政府将马拉松视为刺激文旅消费的“利器”。以2025无锡马拉松为例,参赛人数合计33000人,报名费虽然仅有680万元,但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极为惊人。无锡市数据局、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出具的数据报告显示,今年的“锡马”期间,42.6万余名观众、跑者带动周边产业效益5.05亿元,较上届提升78.2%,创历史新高。
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马拉松赛事都可以产生正向的经济效益。目前,国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分为A类(A1类、A2类)、B类、C类三个等级。近期取消的马拉松赛事大多为集中在区县的低级别赛事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中小马拉松赛事单场成本约为500万元到1000万元,对举办地而言压力不小。相关成本仅靠报名费不可能收回,而且希望通过刺激消费产生可观的间接效益也未必能实现。以泰兴和靖江为例,二者均是工业主导型城市,缺乏足够的文旅产业去吸引外地游客消费。

扰民, 拉松赛, 马拉松也取

专家提出,广大中小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选择短距离赛事活动,而非一窝蜂追逐马拉松。“降温”或许是马拉松产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,体育赛事不是万能的流量密码,更不是可以随意启动的“嘉年华”,而应回归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初心。

Copyright 2024 华体会 (hth)·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 All Rights by 华体会